第54章 新官 (第3页)

作者:我想吃肉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祝缨心道,你们七郎还等着我去冲锋呢!

笑道:“笑了,我进去了。”

按照郑熹给她的那一叠关于大理寺的文书,个衙门,不像县衙那里拿收税打人,它专管刑狱,听起来还没县衙的职责复杂,连税都不用收。事实上它的职责范围有很长的一串,总结起来就两句话:“普通人的大案,大人物的案子。”

它既复核,也主审。

凡诸司百官所送犯徒刑已上,九品已上犯除、免、官当,庶人犯流、死以上者,详而质之。

昔日高高在上的“大人”

们,就这么落她手里了?

祝缨顾盼之间也有点小激动。

她小小地激动着,拿了自己的腰牌,按着指示到了大理寺,就遇到了一盆冷水。

大理寺里,她在官员里几乎是最底层,除了两个录事、四个狱丞,她就是最低级的官吏了,与她同级的还有十一个人,连她,十二个虾米。与她“同年”

的一位考了明法科的同仁还授了录事呢!

那位是正九品,比她还低。

新来的录事姓鲍,年纪有祝缨的两倍大,与她见了面,叫一声:“祝世兄,可知你我有何差使?”

祝缨也是不知道的,她说:“我亦不知,只好听上峰吩咐。”

按照她的想法,就等郑熹这个大理寺卿出来给她安排活计,郑熹说什么她就干什么。然而郑熹还在御前,她就只能干等着,等郑熹出来了,也只是说一句:“你们都是新来的?叫什么?考试的等第是什么?”

祝缨是甲等,她背书好十条全对了。鲍录事也是甲等,比祝缨差一点,文字上略有出入,也算不错了。

郑熹没有特别的照顾祝缨,转头问问坐在下手的两个人:“二郎有什么吩咐?”

祝缨看这个“二郎”

的座位仅次于郑熹,应该是大理寺少卿之一的冷云,看着好像跟郑熹差不多大。冷云凉凉地道:“您尚且没什么吩咐,我又有什么好吩咐的?让他们先做着看看吧。”

郑熹又问另一个少卿裴清:“子澄有什么吩咐么?”

裴清三十七、八岁的样子,一部清须,看起来不太好惹的样子。祝缨看了这二位少卿一眼,就知道他们俩现在心情并不很好,冷云显得有点无聊,裴清似乎对自己有点不满。那指定不能是冲自己,肯定是郑熹造的孽!

果然!

裴清问祝缨:“你是甲等头名?”

“是。”

裴清将她上下打量,忽然发问:“诸略人、略卖人为奴婢者,如何判?”

祝缨道:“绞。为部曲者,流三千里,为妻妾、子孙者,徒三年。因而杀伤人者,同强盗法。”

裴清又抽了几条,譬如“玄象器物”

指的什么。

祝缨心道:郑熹得罪他了吗?怎么考我抽的都是中间的律条?

背书的人都知道,头尾是记得最熟的,中间是最容易忘的,裴清却拿这些来考好,很难说不是对她有意见。祝缨寻思着,自己也没干什么缺德事儿坑裴清,指定不能够是因为自己,自己果然是来为郑熹出力的。

她没去看郑熹,这会儿看郑熹,屁用没有,这人就在一边抱手看着,也是在借裴清试自己呢。

不过裴清抽的这几条祝缨都答出来了,裴清心中不快,也勉强压下了不满,暗道:还行。

然后他问了一个打击祝缨的问题:“你的字怎么那么难看?”

裴清对祝缨不满,大部分是从这字上来的。他看过祝缨的明法科卷子!

祝缨的明法科是甲等头名,但这个头名是有争议的,因为她的字迹并不好。

他看到了祝缨的卷子。题目固然是都答对了,但是字迹让他产生了怀疑——这么一笔烂字,他的学问能好?还是郑熹点名要的!

从来读书上学的人,从会背书起就开始拿笔写字,书背熟了,字也写出来了。许多人甚至在做官之前就是书法初成有书法大家的风范了。祝缨呢,字不能说鬼画符,只能说像是比较初学的人写的,虽然构架不错,它显生疏,这是瞒不了人的!

你才上了几天学?

这就能把卷子全答对了?!

裴清非常的怀疑。

郑熹的态度又加深了裴清的这种怀疑,他完全有理由怀疑这次考试有漏题,祝缨一个生瓜蛋子,他背下了考试的答案,然后填了上去,他并不懂什么律法。再一看,十四岁?你哄鬼呢?

十四岁,考个头名,这得是神童了吧?神童不好好养着,让他考个明经、进士,谁会浪费让他考明法科?

你们这群皇亲国戚、纨绔子弟,真是无法无天了!

但是他没有证据,郑熹又一副“我觉得这孩子”

没问题的样子,裴清连对郑熹的观感都降了几分。

不行,他裴清是来大理寺收拾烂摊子、一正风气的,不像郑熹,这人只要把事情办个八分,就稳能积攒资历了,裴清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

抽的这些律条祝缨都答上来了,裴清也意识到自己之前的判断可以出了问题,就问出导致自己误判的点——字。

祝缨本来对自己的字没什么不满的,但是郑熹让她练、王云鹤让她练,现在冒出个裴清又让她练,她只能说:“我没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