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 章 (第1页)

作者:江水不竭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天幕上出现了一段画面。

1161年11月26日,年近4o的完颜亮预备渡江,直取南宋,完成大一统的目的。他集中兵力,说道“三日渡江不得,将随军大臣尽行处斩。”

早就把皇位传给养子的跑男赵构得知金人要打过来的消息后,又立马收拾了家伙准备逃跑。

众人看到这里,对于赵构的举动毫不意外,甚至隐约有些期待这两卧龙雏凤打起来

一个是抗宋奇侠,一个是抗金名臣。

两人都互相是对方开国皇帝的贴心大宝贝。

这热闹谁不看谁后悔一辈子

各个朝代的人拉长了脖子,想看那完颜亮率领大军渡江和赵构对峙的场面只可惜完颜亮显然运气不好,不但没能渡江,还被早有反叛之心的叛将们给杀了。

叛将们带着完颜亮的尸体北下,以庶人之礼安葬了他。

而赵构则是稳稳当当的继续当他的太上皇,他甚至活到了8o多岁,算的上高寿。

无数人跺脚叹气,感慨好人不长命,祸害居然能遗传千年

“可能绝育确实有助于提高寿数吧,”

o1真心实意的说,“有意思的是,继承赵构皇位的养子赵昚正是宋太祖赵匡胤的七世孙。”

“据说是赵构听到了金太祖完颜吴乞买和宋太祖赵匡胤撞脸一事,怀疑是赵匡胤转世复仇来夺回宋朝江山,便特意把皇位传给了养子赵昚。”

“无论这个说法是真是假,反正各种因缘巧合之下,宋朝最终还是回归到了赵匡胤这一脉。”

o1的这种说法比较容易被皇帝们接受,这符合他们对外君权神授的说法,至于普通百姓倒是没什么想法,只是平时日子太无聊,听着图一乐罢了。

“好了,说完雪乡考察正副团长和抗宋奇侠,”

o1说道,“接下来我们盘点一下北宋灭亡的原因。”

“其实无论宋徽宗赵佶当不当这个皇帝,北宋灭亡都是迟早的事情,只是如果不是他,也不会灭亡的这么快,还是以这样耻辱的方式灭亡的。”

秦始皇、刘彻、李世民精神一振,脸上表情却仍是没有波动。

刘邦斜坐在椅子上,闻言身子往前探了一些。

武媚陪着李治,听到这里眼神微动,起身想要告退,却被李治拉住了手,正好顺了她心里的意。

赵匡胤握紧了手里的酒杯,眼底蓄着冷意,让人看了不觉心生寒意,不敢往前再进一步。

“北宋时期算得上是华夏史上经济和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

o1展示了北宋画家张择端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这画卷长5287厘米,宽248厘米,原是记录北宋东京的社会面貌,现在置放于天幕之上,画里的人居然栩栩如生,似活过来了一般。

聚集在不同地方的人仰头看着天幕,不由啧啧称奇,以为妙绝。

政治敏感的人和帝王们却在此画中察觉到了一股危机感。

不大对劲。

“媚娘你看,”

李治指着画里的一处地方笑道,“这里吃食倒是比我们大唐丰富一些,宋朝的百姓似乎可以做到足不出门,却能享受到美食。”

可不是嘛,只见画中店小二打扮的人在听了客人的点餐后,径直抱着餐盒去了客人所在的地方,还收到了一笔不菲的打赏。

还有人居然直接从二楼扔了个筐子下来,等筐子里被放了吃食后就在提溜上去。

这对李治来说极其新鲜。

武媚拧眉看着另一处地方,那桥上挤满了人,桥下行驶的船上也载满了人,船尾高高翘起,即将和桥相撞,这给她一种极其不好的直觉。

“这幅图看似热闹,却隐藏了近乎无可挽回的危机,”

o1开口,“张择端本想以此画来暗示宋徽宗,却没想到宋徽宗没看出来画里的寓意。”

“毕竟谁会想到这么繁荣的北宋已是强弩之末,在不久后就会面临靖康之耻这样毁灭性的打击呢。”

一众人听到这里,想到北宋包括两个皇帝在内,三千多人被押送到金人营帐行牵羊礼的一幕,心里五味杂陈,脸上表情各异。

“北宋灭亡实际早在建国之时就埋下了祸根。”

“唐末藩镇割据,数十年间帝王换了八姓十二君,争战无休无止,更有儿皇帝石敬瑭割让幽云十六州,向契丹称臣,认小了自己十岁的耶律德光为父。”

天幕上清明上河图的画卷一改,变成了唐末五代十国争战纷乱的局面。

为什么能在这么短暂的时间里换了这么多帝王

正在观看天幕的各朝皇帝们心神一凛,很快就想到了答案,藩镇割据,中央弱于地方,地方不受中央控制,造成这样局势的根本原因是兵权。

“兵权所在,则随以兴,兵权所去,则随以亡。”

o1说,“赵匡胤建立宋朝后,为了汲取前人经验,结束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重建中央集权的统治,就采用了丞相的办法。”

“对将领剥夺兵权,罢免禁军职务;对地方,削兵权,制其谷,收其精兵。”

剥夺了将领们的兵权,使其去了地方任命节度使,再将禁军领兵权一分为三,用名位较低、威望不高的将领掌握三衙,加强了皇权对军队的控制。

对地方则是采取了强干弱枝的措施,节度使驻地以外的州郡支郡直接属于京师,对中央负责,向朝廷奏事,不再听命于节度使。

一路所收取的州县财赋,留少量应付日常开支,其余全部归于中央财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