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 章 (第3页)

作者:江水不竭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而且宋朝的官和职是两回事,官是虚名,被称为寄禄官,用以表示一定级别与领薪俸,职才是管理具体事务的,被称为职事官。

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本官常常不管本职事务。

比如说中书令、侍中、尚书令不与朝政,侍郎、给事不领有职,左右谏议无言责,而起居郎、起居舍人不执记笔之事。

居其官不知其职。

“举个例子,拿宋朝吏部郎中、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府这一官号来说,”

o1解释道,“吏部郎中是官,龙图阁学士是职,知开封府是实际职务。”

“前两项为空头衔,后面的封府才是实际职务。”

这么花里胡哨的一套下来,也不怪那些官员不知道自己是做什么的,以及自己要做什么。反正钱多事少,这样的好事谁不乐于去做呢。

“不仅如此,皇朝宗室男孩年龄到了七岁便可以授官,甚至有还在襁褓之中就有官衔,领取俸禄的,宗室之外的其它旁支、异姓、门客,都可以得荫补官。”

“州县不广于前,而官五倍于旧。”

o1放了一张对比图。

唐朝疆域是宋朝的两倍,每届进士人数为三四十人,而宋朝动辄四五百人,却是唐朝的十倍不止。

等到991年,宋朝进士总计数量竟达一万七千三百人。

“再说冗兵,自高粱河车神一站,宋太宗赵光义倒是好了,骑着驴车一夜狂奔七十公里,他率领的那些精英部队就没那么好运,几乎全军覆没。”

天幕上,身中两箭还能骑着驴车奔走逃命的赵光义显得极为滑稽可笑。

“高粱河之战后,宋朝的军事势力也下降了很多,一直被辽压制。”

“到了宋仁宗时期,为了缓解和西夏作战前线兵力捉襟见肘的问题,仁宗决定启动大增兵,以压倒性的数量优势来扭转军事不利的问题。”

结果这局势是扭转过来了,却因为招兵过滥,导致了后期的财政危机。

冗费就更好理解了,国家政府要养这么多过滥的官员和士兵,自然会财政支出大于收入,入不敷出了。

臃肿的机构,过多不司其职、不知其职的官员,庞大的兵额支出,即便没有宋徽宗赵佶父子三人,北宋也坚持不了多长时间,逐渐显露出末代的疲态来。

赵佶父亲宋神宗上位后,内部阶级矛盾日益显化。

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大批农民丧失土地,富豪隐瞒土地,财政收入锐减,出现了立国以来少有的财政赤字。

宋神宗上台后任用王安石,决定变法。

朝廷中的官员分成了两派,新党和旧党,新党以王安石为,包括章惇在内支持变法,旧党则是以司马光为,坚决不支持变法。

天幕上新党旧党争论不休。

地下还在观看的一群人也不自觉提起了心,想看看这次变法是否对这即将日暮西垂的宋朝有用。

“这里要提一嘴司马光这个人,”

o1不恰当的开口,“其人极其迂腐执拗,虽有才,却不适合治理国家,可惜宋神宗摇摆不定,在王安石辞相后,又重用司马光。”

“司马光能用吗那必然不能用。”

随着o1的话,天幕上也出现了变化,由新旧两党的对峙变成了资治通鉴。

阴差阳错之下,那书页翻动了一阵后停留在其中一页,上面一行小字评价汉武帝刘彻有亡秦之失,而无亡秦之祸。

意思就是说汉武帝刘彻和秦始皇一样残暴,但是没有得到秦朝灭亡的后果。

刘彻“”

始皇帝“”

莫名被cue,美好的心情在这一刻彻底结束。

另一边,

司马光在一群旧党的簇拥下侃侃而谈,对宋神宗提议废除王安石先前的一切变法。

宋神宗神情郁郁。

他本想做成一番大成就,富国强民,结果却在变法途中受到无数人的阻拦。

亲妈反对,妻子反对,仁宗的后妃反对,仁宗的旧党也几乎全部反对。

这一路走来可谓困难重重,在这么多人的反对之下,他不免也陷入了犹豫和摇摆不定之中,怀疑自己是否要坚持下去。

正在这时,外面传来了一道异样的响声,群臣面面相觑之下,在宋神宗的带领下一齐走到了殿外,仰头看着天幕,神情呆滞。

“其人极其迂腐执拗,虽有才,却不适合治理国家,可惜宋神宗摇摆不定”

o1的声音在这方时代响起,“司马光能用吗,那必然不能用。”

司马光还没来得及感慨神迹,就被劈头盖脸指责了一顿,神情难堪。

“就拿新旧两党之争来举例,”

o1说,“人家新党起来时,即便看不惯旧党,也给他们安排了清贵的好去处。”

“他倒好,一朝得势,直接把新党一群人往各种穷山恶水的险恶地方赶。”

宋神宗看了一眼司马光,只见这个脾气向来倔的老臣这时候居然也佝偻着身子,涨红了脸一言不。请牢记收藏,&1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