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辰小说>[三国]你管这叫谋士? > 176 176二更 师出之名

176 176二更 师出之名 (第2页)

作者:千里江风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乔琰正喝着茶被呛了个正着。

怎么着?这还是个赵云的粉丝?

但交易达成对她来说总归是个好消息。

身在并州和凉州的各位下属都接到了一个奇怪的问题。

给一支全部由动物组成的队伍进行排兵布阵。

这是个什么问题?

虽说乔琰喜欢弄些奇怪的操作,也虽说可以将不同的动物充当不同的兵种来考虑,但是连相对来说想象力比较丰富的杨修都觉得自己没法理解,什么叫做重达一千五百斤的猪,且能一口气撞断两棵树。

难道这是什么重甲骑兵或者是战车的另类表述?

但既然是乔琰的指令,又限定了回答的时间,这些人还是认真地交上了答卷。

姑且不论忽然被乔琰考校动物编队问题的谋士武将是什么心情,乔琰能拿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就心满意足了。

她将这些答卷遴选了一番后,将其中最靠谱的几份打了个包传送给了对面,换来了那份豢养手册。

她粗略地翻了翻,发觉其中对她而言可供参考的东西着实不少。

以养猪为例,因猪不是当今的畜牧主流,乔琰此前也只能从氾胜之书中找到“破以为瓠,其中白肤以养猪致肥”

的记载,但在这本书中记载的就要相对详细得多。

比如说其中提到,要先选择嘴短软毛少的小猪来养。

对对面驭兽系统的宿主来说,这样可以让她用来组织冲撞的野猪块头更大,而对乔琰来说,大概就是可以让她有机会创下一个养猪达到若干斤的新纪录。

不止是猪,牛也得选跑得快的。

无论是对方的用途还是乔琰这种需要牛耕田的用途都是一样的。

和猪的标准不同,牛需要选择眼睛和牛角距离近的,眼大且带白筋的,颈骨长的,鼻子到大腿的长度等于肩胛到腰长度的。①

而后便是饮食。

以猪为例,除了先前的饲料之外,还可以将胡麻和盐混合在一处,捣烂成糊后,将糠给倒在上头,形成一种用以增肥的加餐。

此外,豢养手册中还有不少动物病症的记载。

以牛为例,哪怕已经被驯养成了相当听话的状态,也免不了还得面对牛疫、牛涨肚和牛虱子等问题。

毕竟总不能让一头养得膘肥体壮的倒下了,就直接换一头新的来养,不然其中的成本也太高了。

乔琰琢磨了一番针对牛疫的朱砂、油脂和清酒,确认基本都是自己能通过正常渠道获取的材料,更是安心了不少。

她又往后翻了翻。

既是驭兽专业的豢养手册,也确实没只停留在猪牛羊的饮食病症上。

那些有关于豺狼虎豹,甚至是大象的,堪称应有尽有。不过以她目前所需要面对的战况,暂时没有太大的可操作性。

倒是在后头驯养飞禽的,是有几分操作空间的。

比如说——信鸽。

在汉朝,鸽子还不是传信的工具,只是因为碑铭之上记载了一件事,说的是昔年楚汉争霸的时候,项羽追击刘邦,刘邦避难于井中,因鸽子栖息在井上才让追兵没怀疑有人在井中,自此之后,鸽子被视为吉祥的象征,大多出现在玉器之上,作为一种符号。

一直到了唐朝才有了将鸽子充当信鸽的操作。②

诚然鸽子并不能做到在两地之间任意飞动,而往往是养在其中一地,等到战备需要之时将其带出,按照其磁场记忆,在放飞后可以返回原地,从而达成传递军情的目的。

但单向的传递不代表无用。

在陆地上的信使有可能会被敌军发现,而飞鸽传书还没变成常态的时候,这恰恰是个视觉盲区。

现在还有了个指导喂食和常见病症医治的指导手册,更给了乔琰发展此道的条件。

由此来看,这笔交易不要太划算。

她当即朝着并州送出了一封书信,着令乐平山中的坞堡,遵循此法开始驯养信鸽。

早前,土法水泥的生产也是放在此地执行的。

只因从理论上来说,这是对乔琰来说最不可能出现消息外泄的地方。

此地收容之人,不是她从投诚的黑山贼里专门遴选出来的,便是在彼时中原的蝗灾之中被褚燕在售卖薯蓣的时候带回来的。

即便是乐平书院中就读的学生,也已随着招生范围的扩大,而与山中那处坞堡基地隔绝了开来。

将信鸽养在此地显然最合适。

而后,她将豢养手册中与牛羊猪马,甚至是猎犬的部分都专门摘录了出来,分别交给了在武威郡和金城郡负责屯田的两人。

赵云和程昱的性格,注定了他们在收到乔琰的这一道指令后绝不会对此提出质疑,只会快速地擢选出专人,将这件事情给贯彻落实下去。

尤其是赵云。

他当年评判乔琰的标准,便是看她做了什么,而不是看她说了什么。

他会从请求乔琰协助擒贼,到最后诚心追随,也是因为乔琰这位乐平侯确实做到了让乐平之地的民众安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