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辰小说>[三国]你管这叫谋士? > 66 066一更 廷上之问

66 066一更 廷上之问 (第3页)

作者:千里江风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他旋即又道:“杨赐举青州刺史有功,那么朕倒是想问问,袁次阳举荐张懿,到底是个什么意思!”

袁基既为太仆,便也在这下方官员之中,他骤然听闻刘宏的这句指责,当先就是一愣。

在袁隗如今暂被免职的情况下,他自然是该当站出来回答的。

袁氏举荐张懿的想法,也正如乔琰所猜测的那样,是出于袁绍提出的“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众”

的说法,为袁氏谋求一条后路,等同于是世家风险的分摊。

但因袁氏一体,此事无可推诿,这种留有退路的说法也不能在刘宏面前明说,袁基在出列后躬身持笏回的只是:

“张子泰察举孝廉,品行中正,初为地方令使,郡国之相,政绩清明,可为地方之长,故而袁公荐其为并州刺史,敢问陛下,并州可是有要事发生?”

刘宏难辨喜怒地回道:“蝗灾可能算是大事?”

袁基迟疑发问:“不知情势几何?”

蝗灾这自然算是大事,看看洛阳如今是个什么情况也就知道了。

只是这大事也得看看具体情势来定,蝗灾到底是天灾,又是自三辅兴发的,总不能说因为蝗灾波及到了并州,就说这个并州刺史是个废物。

再进一步追究到举荐人的身上,这多少有点不合适。

“情势几何?”

刘宏冷笑了一声,“甚好啊,都平定了。蝗灾几乎不曾造成损失,并州百姓坐等秋收,因处理蝗灾甚速,连带着胡虏不敢入侵,说来也是应当问问右扶风、左冯翊和京兆尹的几位都是如何办事的。”

“……?”

袁基茫然且谨慎地抬头朝着刘宏看去。

倘若真如刘宏所说,张懿此人应当是有功,而非是有过才对。

也难怪最近抵达京城的奏报之中并无从并州送来的,显然是想等着局面平稳后直接送达好消息。

可听着刘宏那连名带姓的称呼,又显然是对其大为不满,指责之意更重些。

还没等袁基将问题问出口,他便听到刘宏将手中奏表摔在了桌案之上的声音,“可这些跟张懿有什么关系?”

“下令捕杀蝗虫的指令出自乐平侯之口,张懿所做,也不过是在四个月前拒绝乔烨舒所提,建造龙骨翻车防备蝗灾的建议。”

“以蝗种换粮,以夜火诱虫,以翻车灌地,以沟渠埋杀,桩桩件件都出自乐平侯之手,那张懿做了什么?”

“他可真是丢尽了一州刺史的脸面。”

刘宏语气中指责之意尽显,“接到蝗灾临门的快马飞讯,竟不及做出什么妥当的应变处置,就先因无能,被个孩子给拿下关押了,说出去简直是天下笑谈!”

别说正面被叫出来回应的袁基,在场的诸位官员都惊呆了。

刘宏这话里的信息量着实是太多了点。

什么叫做张懿被一个孩子给拿下关押了?能有此等本事的孩子,除了乐平侯之外,显然也没有第二种可能。

擅自监禁朝廷命官,还是一州刺史,这得是何等胆大包天的人物才能做得出来的事情!

但在刘宏的上一句话中所勾勒出的,又分明是个格外英明果断的形象。

能快速制定平定蝗灾的政策,甚至能够下定决心采用捕捞蝗虫的手段来对抗天灾——

即便是在场诸人大多是从地方上一步步混上来的,也没有哪个敢打包票,自己就能够做到乔琰这种程度。

可是她这行事手段,确实是过激了一些。

这么算起来,张懿会被刘宏当廷斥责,甚至连带着他的举主也被牵连,而杨赐因为对比之下的举荐有功重为三公,也完全不是一件难理解的事情。

这并州真是,先前没什么消息,却在此时来了个大的。

袁基尚在语塞之中,深觉自己是遭了飞来横祸,又忽听刘宏转向了另一人问道:“崔司徒,你以为此事该当如何处置?”

崔烈:……?

他一点都不想在此时被点名。

在本来就可能因为左脚先进殿被褫夺职位的当口,为什么要把这种令人窒息的问题抛到他的面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