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辰小说>重生香江之大亨时代 > 第一百二十五章 资产整理

第一百二十五章 资产整理 (第2页)

作者:樟树下一书生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而两家投入到百胜公司的股票价值也是按照各自实际投入的价值来计算的。

雷蕴荣这一边,他当时拥有百分之二十点六的九龙仓股份以及百分之五点二的置地股份。

因为当时雷蕴荣收购这些股份的时候,这两家公司股价还没有爆涨都比较平稳,所以花费的不多。

其中九龙仓的股份总共花费了近三亿港币,置地公司的股份也花费了近三亿两千万港币,所以雷蕴荣投入到百胜公司的全部股份价值六亿两千万。

而包船王当时是只持有百分之十一点三的九龙仓股份,这部分收购的时候九龙仓股价略微上涨了一点,包船王总共花费了一亿七千万港币。

这样计算肯定多多少少雷蕴荣是有点吃亏的,毕竟他很早就在暗中吸纳九龙仓的股票,花了较少的钱拿到了较多的股份。

当时为了尽快达成合作也为了不那么麻烦雷蕴荣也没有计较太多,主动提出按这样的方法计算。

包船王也是个讲究的人,他知道这次是他占了便宜,嘴上没说什么却记在心里。所以在成功收购九龙仓,在分割资产的时候包船王也是做了较大的让步。

不说包船王把金门建筑这家香江最大的建筑公司让给自己,这是一家很成熟的公司,包船王说他不懂建筑,对他没多大用都是他的托辞,这是他在投桃报李。

还有最后一部分九龙仓的物业,包船王也是把价值更高的山顶地皮物业让给了雷蕴荣。

现在香江媒体乃至后世常说的“山顶豪宅”

、“山顶别墅”

,主要就是集中在山顶道、种植道与宾吉道这几条交错山路两侧。至于后世鼎鼎大名的白加道严格来说还不是山顶,它在中半山区,勉强算是山顶的头段。

然后经过几十年的建设,整片山顶区域都被开成建筑群,形成一大片山顶社区,再加上后世的香江着名的山顶广场、蜡像馆、凌霄阁等景点全都在这个社区附近,所以形成了集旅游,美食,购物以及居住为一体的太平山顶,成为香江非常重要的一张名片。

九龙仓在山顶囤积了不少地盘,在1974年的时候将这些地盘进行开,并把这个地产项目命名为红梅阁。

红梅阁的地理位置非常的优越,它就在山顶社区的核心地段,包含九栋独立大屋以及三十九栋联排别墅。

其中九栋独立大屋在去年已经开完成,但这些别墅都是只租不卖,一直保留在九龙仓旗下,而那三十九栋联排别墅则是正在建设当中,预计明年可以完成。

别说以后了,就是现在这些山顶别墅都是香江最贵最顶级的豪宅,价值巨大,如果放到21世纪,这些房子起码价值百亿港币!

所以有时候做生意真不能针针计较,当然这也是要分人,有的人你大气别人拿你当傻子。

言归正传,这样算下来,这次收购九龙仓,雷蕴荣投入了六亿两千万,包船王投入了一亿七千万,还有要支付给怡和的3。4亿港币,一共才11。3亿港币。

不过除了这部分以外,当时百胜公司在公开收购九龙仓之后,也在股市上收购了百分之五左右的股份,这部分的股价就不低了,均价在3o块港币,所以这部分也花费了近一亿五千万。

总共加起来,百胜公司花费了12。8亿港币,持有九龙仓百分之六十四点五的股份,其中包括百胜公司未换购成置地股票剩余下的百分之十五的股份。。

这其实已经达到了全面邀约收购的标准,不过要避开也很容易,只要把股份分散开,单一股东低于百分之五十就可以了。

这个价值刚好和在收购前的九龙仓总市值差不多,但显然九龙仓落到了雷蕴荣和包船王手里价值肯定不会这么点。

所以对于这次收购,林行之在信报表评论称这是一次经典的以最小代价获取最大战果的蛇吞象式的收购。

因此后世有香江股神之称的李兆基也是在反复研究这次的收购战。

其实最主要的还是最后那一下釜底抽薪转战置地,让置地股票大涨,冲抵了一些成本,不然肯定没法这么轻松。

看看历史上的包船王就知道了,先是花了十五亿港币的资金收购了李人以及几个闲散股东加起来近三层的九龙仓股份,然后又与怡和在股市上召开展开对决,斥资二十亿港币现金邀约收购了两层散股,最终花费了三十五亿港币才拿下九龙仓百分之四十九的股份。

这次可以说由于雷蕴荣的介入,不仅钱花的少了很多,还让怡和也伤劲动骨了。

所以,这次雷蕴荣不仅让高盛公司准备的两亿美金贷款没有用上,就是他自己准备的资金也没有用完。

当时雷蕴荣为了保证资金充足万无一失,不仅让高盛准备了两亿美金的贷款,还在收购战开始之后,将之前为了迷惑怡和而接连举牌的几家除了置地以外的公司的股票全部给卖掉了。

受当时收购战的影响,整个股市都在略微上涨,所以雷蕴荣卖掉那些股份不仅没有亏钱,反而赚了那么一点。

所以在最后,因为雷蕴荣投入到百胜公司的股价较高,只需要他再投入两千万的现金。而包船王,则需要再投入四亿七千万港币。

最终的资产剥离方桉就是包船王出资六亿四千万港币收购雷蕴荣手里的百分之五十的百胜公司股份,以此包船王成为九龙仓的控股股东。

之后雷蕴荣按照目前天星码头物业以及天星小轮,钻石山龙蟠道地皮和山顶物业的实际价值,出资购买这些资产。

这样做虽然会产生更多一点的税费,但是胜在清晰,明了以及合法。

至于金门建筑,在怡和收购它的时候就将它私有化了,所以收购起来也方便很多,不过这份钱需要雷蕴荣自己出了。

分割方桉已定,两家也是派出人手来进行具体的方桉实施。

虽然雷蕴荣和包船王在大方向上定下来,但一些细节问题还是有很多,所以这资产分割足足花了近一个多月才搞定,其实这也算是快的了,如果遇到斤斤计较的人,这能扯皮个一年半载。

在这近一个月的时间了,大家看着九龙仓不断的出公告,也知道这是两人在分割资产。

普通人可能就是当做茶前饭后的谈资,大部分华资商人就是羡慕嫉妒了,每公布一份资产都让他们眼红不已。

至于怡和集团,他们愤怒到咬牙切齿但却不得不往肚子里咽,九龙仓每一次布的公告就像是一巴掌打在他们的脸上。

最后经过评估计算,雷蕴荣收购九龙仓分割给他的那份资产总共花费了八亿六千万港币。

和怡和关于金门建筑的谈判在这期间也已经结束,最后以四亿两千万成交。

自此,雷蕴荣对九龙仓的全部谋划才落下帷幕,这次总共花费了十二亿八千万拿下了九龙仓一半多的优质资产再加金门建筑这家全港最大的建筑公司。

不过这次雷蕴荣总共才准备了十亿港币的资金,还是有点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