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决心 (第1页)

作者:十荒人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6文见6月娘说了这半天,也说不出为什么主家做月饼的来龙去脉。

既然吴氏来了,6文自然要打听清楚,“大伯娘可知道主家为何今年召集各家去做月饼,是有什么喜事吗”

提到这个事,吴氏脸上顿时露出了喜悦,笑着说道,“是天大的喜事,今天你母亲出门估计很早,应是没来得及跟你讲此事缘由,是你在京城做官的6爷爷,他升官了,具体是几品官伯娘也不知道,只说是个大官,可能因为升官应酬多吧,传信说今年怕不能回来祭祖,这不是临近中秋了吗让主家准备面和糖,组织大家做月饼,然后分了大家吃一吃,也图个喜庆。”

经过祖祖辈辈的繁衍,6家的辈分大多都有点乱,特别是他们这些旁枝末节,只有近亲才知道辈分,吴氏说的6爷爷是6家在京城做官的那一支,6方城,也是6家如今最尊贵的一支。

在6文的记忆里,他只见过这个6爷爷一次,还是去年祭祖的时候,因为前年6理意外过世,他作为家里的唯一男丁,祭祖的时候,破例被请到了祠堂大院里跟着叔伯们站在最后面。

当时下了雨,主家给姓6的男丁了油纸伞,那场雨淅淅沥沥下了好久。6文只觉得很冷,希望祭祀仪式快些结束。

可祭拜完祖宗的6爷爷从祠堂里出来的时候,却没有让仆从给他撑伞。

当时6爷爷看着满院子都是打着伞的6家男丁,皱着眉头说道,“给祖宗祭祀,一年也就这一次,这雨也不大,把伞都撤了吧。”

寒冬腊月的,主家不放心,在院子里架了锅,煮了好几大锅姜汤,给每个6家男丁都分了两碗。

后来有人生病,主家还特地去彭城请了大夫上门医治。

可见6家的行事作风很是严谨。

吴氏见6文低头沉思,家里人都是知道6文想上学堂识文断字,以为是他羡慕6爷爷读书当官,想到6文这次生病的原由,就劝他,“阿文,听伯娘一句劝,学堂那种地方,不是我们这种泥腿子可以去的,不过这话你阿娘估计也和你说过很多次,可你姐姐这次都走了,你阿娘只剩你一个,要是在出事,你让你阿娘如何是好。”

6文知道,他该听长辈的话,毕竟6芸娘为了救他才刚刚被卖,要是在此时顶撞长辈,不孝忤逆的罪名肯定是背定了。

只是人活着,不该这样浑浑噩噩,应该要有自己的坚持,“伯娘,以前都是阿文不对,如今害得大家跟着阿文担心受累,又害得姐姐背井离乡。”

吴氏还没来得及高兴6文终于想通了,只见他话题一转,又说道,“以前只是觉得去听夫子讲学,犹如天开雾散,人都清明了不少,所以去了一次还想再去一次,就是没有个够的时候,可如今我想来想去,就是想不通怎样可以把姐姐接回来,我想着,在我大楚国想改换门庭,想找回姐姐,想出人头地,只有那读书科举一途才有可能。”

吴氏没想到她不过劝6文两句话,6文就长篇大论的给她驳了回来。

即便6文说的在理,可那有如何谁不知道这是唯一的方法,但两家积蓄现在加起来,都找不出几文钱,又怎么能去读书科举。

远的不说,近的就有6爷爷那样的前车之鉴,所以6家村人人都知道读书科举是唯一出人头地的途径。

而且村里还设立了开蒙的学堂,只是全村四百多户6家人,又有几家把孩子送到学堂里去认几个字呢说来说去,都是穷字闹的。

有钱有闲,谁不想把自家的孩子供出来即便不能光宗耀祖,面上也有光不是吗

像京城的6家那样,主家这些年辛辛苦苦守着祭田,京城就来一个信,还不是把仓里的面,米,都拿出来做月饼给大家分食了吗

这就是出人头地,这就是权利。

吴氏叹了口气,“你有志气,我们做长辈只有高兴的份,只是阿文,别怪大伯娘话说的难听,我们两家加起来也就十亩地,即使累死累活,也供不出一个学子来”

6文当然知道6家穷的生不起病,更上不起学,他不会像原来的6文那样冲动行事,在没有钱的情况下,他不会再去6家学堂,即使只是偷偷听学,他也不会再去。

这次6芸娘的事情,已经给他上了一堂教训课,在生存面前,什么坚持都只是个笑话。

“伯娘放心吧,阿文不会在自不量力,即便想做一个学子,日后也会堂堂正正的去入学,不会在做墙外君子,偷听讲学。”

吴氏虽然不知道6文的打算,但是听到他说不会再去学堂外听学,心里松了口气,给三个孩子嘱咐了两句,她就回家了。

毕竟大儿媳妇已经去主家帮忙做月饼,院子里的菜圃,家里的活,还得靠她收拾起来。

还不到午饭的时间,武氏就带了几包月饼回来,只见她满脸都带着兴奋,看见6文坐在炕上,脚着地,急忙劝道,“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在躺躺”

6文很清楚就是因为武氏拦着,大伯娘才不让他出去走走,现在武氏回来了,他当然要就此事和武氏谈谈,“阿娘如今姐姐离家,如果我还不帮忙做点家里事,这里里外外只靠您一个人,您又能撑多久呢您别忘了,姐姐走之前千叮咛万嘱咐,让我一定要撑起这个家,我如今已经好了,只是手脚还有些无力,但帮忙做点家务还是可以的。”

武氏怔怔的看着6文,不知道怎么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