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辰小说>大明求生记 > 第四十六章 要求去外地工作

第四十六章 要求去外地工作 (第3页)

作者:拉拉袖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朝廷已下了文书不能更改,别人求都求不来,小子喂,你当是在章家堡村啊,想怎么样由你,孺子不可教也。”

这是李贤的话,因为章子俊不得不上李贤的家门了,果然这一次的任命李贤做的手脚,原因很简单,李贤刚入阁,需要人手啊,每一位大佬身后都有自己的势力,要不然就像水中的浮萍空啊。

不过随后的话道:“真想要外放,也要做满一年后才行,这叫增加资历。”

什么叫无奈,李贤明显是误会了章子俊的想法,想外放赚资历好往上爬,急功近利了。随后李贤就像是一位导师,为你指明方向道:“为什么要在京做满一年后再外放,那是有原因的,京官外放分为三种,其一是贬官。其二是朝廷外派,下去主持一方,往往跟某地需要治理一番有关,这样的外派有点钦差的味道。其三是皇帝下旨,内阁批准的钦差,比如赈灾、治河、平乱。查重大案情等。”

而京官外放除了第一种,别的全能官升一级,如章子俊目前是翰林院检讨从七品,如果外放的话妥妥的一个知县少不了,又是从翰林院出身的,还是清流官,那么还能官升一级到一个府或是州出任经历、推官、州同知、提举等。

目前用下来,听书声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语音合成引擎,1oo种音色,更是支持离线朗读的换源神器,换源app】

可现在不想要官,偏偏有个人偷偷按排给你,不想升官偏偏有人让你熬资历,不想在京城偏偏有人让你留下来,看来想去外地工作要泡汤了,紧跟着另一件事也来了,跟姚颖小姐的婚事,当初在道观中在口头上答应过的,会试后订婚,一年后迎娶,这事也拖不起,现在会试已成,还中了进士,这下子可真成了“门当户对”

了,姚老爷子等不起了,因石亨怨恨姚夔不依附自己,就乘机将他调往南京,任南京礼部右侍郎。

正好姚老爷子也要回江南老家,这下子父子同回,在回老家前就要把小孙女的婚事给办了,提亲,互换“庚贴”

事已经完毕了,接下去就是定亲了,定亲前议亲,议亲始议“小礼”

,在买卖婚姻年代均讨价还价。一般“四洋红”

或“六洋红”

(绸缎衣料四至六件),金戒子两只、金耳环一副;聘礼,小礼三十六,中礼六十四,大礼一百廿(银两);食品,个数“六十四”

,即包头64对、油包64只、麻饼64只等,尚有老酒2担至8担不等,故生囡有“老酒甏”

之称。定亲后,男方将上述礼品用杠箱抬到女方。女方回礼多为金团、油包及闺女自做的绣品。定亲凭证,男方送“过书”

,俗称“红绿书纸”

纸张两层外红内绿),女方送“回贴”

认可,俗称“文定”

。故旧时夫妻吵嘴,妻子常说我是有“红绿书纸”

的,以此抑制丈夫。继“文定”

后择吉迎娶,由择日店拣“好日”

的日子。亲友送礼,婚礼多是现金,或喜幛、喜轴,并书以“百年好合,五世其昌”

、“天作之合”

等。送嫁礼多为绣花或绸缎被面、被头或日用器物,亦有送红枣、花生、桂圆、莲子,寓“早生贵子”

意。

对于这些步骤太繁复了,章子俊提出来,反正自己家弱,要置办这些东西也没现成的,得一样一样来,这样就耽误了岳父大人去南京的行程,改由直接两家人各自摆几桌酒庆贺一下,小婿再送来订亲之物,这事就这样成了,一年后直接成亲,坐花轿、拜堂。

姚家也是无奈啊,目前只能做到这一步,要不然耽误上任官凭不值当,也就默许了。

五甲唱名完毕后,所有进士手持敕书再拜,殿内会传"

赐进士袍笏"

,就是工作制服了,进士们换完衣服,入殿内向皇帝谢恩,就完成了唱名赐第仪式。

至于为什么会两次要求确认进士的籍贯和父祖姓名,因为在这个上面闹过乌龙,虽然每科进士人数不多,但同名同姓的事还真遇到过,还比较尴尬。

唱名赐第,只是殿试过后新科进士们的第一个庆典活动,此后他们还要谒宫门向皇帝谢恩、赴国子监拜谒先师孔子、参加闻喜宴等,当然,最重要也是最风光的当然是跨马游街,最前面的状元甚至可以享受只有皇帝才能有资格使用的七驺金吾卫开道引路,道路两旁行人竞相观瞻,何等荣耀。甚至还有可能被人榜下捉婿,大小登科一日举行。

接下去就是进士恩荣宴,也作“琼林宴”

,是皇帝为嘉奖新科进士,特地御赐的宴席。新科进士与各考官在参加宴席时,均需佩戴带有恩荣宴标志铜牌的簪花。状元的簪花与其他人相比更加高级,可见对状元“状头”

身份的特别关注。

恩荣宴次日,皇帝按制御赐状元冠带朝服一袭,赐每名进士宝钞五锭。后三日,状元率诸进士上表谢恩。

上表谢恩环节也有着严格的礼制规定。作为殿试的一个重要环节,与殿考一样,上表谢恩仪的举行地点也在主殿奉天殿。

进表谢恩举行的前一天,鸿胪寺官先将表案布置于奉天殿殿门东侧。当日一早,皇帝穿皮弁服,御华盖殿。执事官行礼完毕,再由鸿胪寺官奏请转升奉天殿。

百官则穿朝服,按常仪行礼侍班。鸿胪寺官引状元及诸进士按序入班,向皇帝行四拜礼,状元率诸进士进表。然后,礼部官跪宣表目,宣毕,状元及诸进士行四拜礼。以上仪节完成后,鸣鞭,皇帝起驾,上表谢恩仪结束。

上表谢恩仪的次日,状元率诸进士到国子监“谒先师庙,行释菜礼”

。“先师”

,即孔子,“谒先师庙,行释菜礼”

,意在提醒状元及诸进士,在日后的为官生涯中,务必将儒家思想作为辅君辅政之道。

最后,皇帝授新科进士官。殿试结束后,一甲进士无须再进行考试,直接由礼部送往吏部授之以官。

一甲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翰林院编修,二、三甲考选庶吉士,皆为翰林官,其他“或授给事、御史、主事、中书、行人、评事、太常、国子博士,或授府推官、知州、知县等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