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辰小说>朕这大明还有的救 > 第四百三十六章 但朕不认同

第四百三十六章 但朕不认同 (第2页)

作者:河蟹道人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陛下,朱阁老所言甚是。改漕为海弊端有三:一则漕工众多,一旦改为海运漕工的生计怎么办,到时候聚众闹事那可如何是好。

二则海运虽然更快,成本低,但其风险也大。海上缥缈无定,极容易迷失方向,触暗礁遇到暗流都是常有的事。

只要遇到其一,都是全船覆没,哪怕人侥幸能活命,在茫茫大洋上,根本找不到船只营救,只能葬身鱼腹,身死财消。漕粮本就关系朝廷粮草安危,一旦遇到什么坏事,根本无从补救。”

孙承宗分析的有理有据,刚说了两条,就让一旁的朱国祯觉得甚是有道理,连连点头。qs

“其三就是海运其极不安全。漕粮重要的不是快,而是安全。

朝廷为了保住漕粮,规定漕工与漕船同住,不得随意下船,因此他们想要逃跑或者中饱私囊都是很难的。

如果实行海运呢,万一运送漕粮的船主居心叵测,私自带漕船逃跑,大海茫茫应该如何去追。

再说现在海上海寇很多,运漕粮与税银经海路北上,就如抱金于闹市,万一有人铤而走险,打劫漕船那可就麻烦了。”

朱由校万万没有想到,他只是询问下意见,朱国祯、孙承宗等人立马站出来反对。

想到这里他便望向在场的其他人,见其他人沉默不语,没有继续站出来支持朱、孙二人,就知道内阁对此事的分歧是很大的。

想到这里朱由校暗暗叹了一口气,望着孙承宗郑重其事的说道:

“孙爱卿这一番分析,确实有理有据,别人听来定觉得很有道理,只是朕一点都不认同!”

而文华殿就不同了,此地是朱由校每天讲经筵(上课)的地方,距离文渊阁也很近。

因此每次要召集群臣议事,都会选择在文华殿,比如今日。

“昨日朕把鸿胪寺卿孙元化的题本给内阁了,想必你们都看了吧。他在题本中力呈海运之利,说海运不仅度快,与漕运相比,其成本至少低了四成,这真的让朕颇为惊讶。”

朱由校一边说着一边望向下面拱手站立的众人,他相信在座的都是极其聪明的人,自然也能明白海运的好处。

“因此他建议废漕改海,把漕粮改为海运北上,如此就可以节约成本。其实刘爱卿对此事并不陌生,朕之前也跟其探讨过这个问题。

只是今年战事诸多,因此只能一直搁置着。而现在西南叛乱平定就在眼前,辽东、山东旱情也得以缓解。因此朕就想趁这個机会把此事好好议一议,看下此事是否可行,如果可能那应该是怎么做才好。”

刘一燝等人闻言皆默然,皇帝的意思他们怎么能不知道。昨天送来的题本上就有皇帝的批红,上面明确写到觉得此事可行,可以先行试点。

“陛下,漕运乃百万漕工衣食所系,废漕改海事关重大,不可轻动啊。”

朱由校的话音刚落,就见朱国祯率先站了出来。昨日孙元化的题本到了内阁,内阁诸人对此反应不一,叶向高觉得可以一试,反正都是试点,少量运输那也没有什么。

但朱国祯却明确反对叶向高,觉得皇帝做事太过于急躁了,之前均田均役对百姓有利,可以减轻百姓的负担倒也没有什么。

但废漕改海有什么好处可言,漕工没有了生计,没有活路那可怎么办。

反对的不仅仅是朱国祯,孙承宗也觉得皇帝太心急了,见朱国祯言反对,他也连忙站出来声援。

“陛下,朱阁老所言甚是。改漕为海弊端有三:一则漕工众多,一旦改为海运漕工的生计怎么办,到时候聚众闹事那可如何是好。

二则海运虽然更快,成本低,但其风险也大。海上缥缈无定,极容易迷失方向,触暗礁遇到暗流都是常有的事。

只要遇到其一,都是全船覆没,哪怕人侥幸能活命,在茫茫大洋上,根本找不到船只营救,只能葬身鱼腹,身死财消。漕粮本就关系朝廷粮草安危,一旦遇到什么坏事,根本无从补救。”

孙承宗分析的有理有据,刚说了两条,就让一旁的朱国祯觉得甚是有道理,连连点头。qs

“其三就是海运其极不安全。漕粮重要的不是快,而是安全。

朝廷为了保住漕粮,规定漕工与漕船同住,不得随意下船,因此他们想要逃跑或者中饱私囊都是很难的。

如果实行海运呢,万一运送漕粮的船主居心叵测,私自带漕船逃跑,大海茫茫应该如何去追。

再说现在海上海寇很多,运漕粮与税银经海路北上,就如抱金于闹市,万一有人铤而走险,打劫漕船那可就麻烦了。”

朱由校万万没有想到,他只是询问下意见,朱国祯、孙承宗等人立马站出来反对。

想到这里他便望向在场的其他人,见其他人沉默不语,没有继续站出来支持朱、孙二人,就知道内阁对此事的分歧是很大的。

想到这里朱由校暗暗叹了一口气,望着孙承宗郑重其事的说道:

“孙爱卿这一番分析,确实有理有据,别人听来定觉得很有道理,只是朕一点都不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