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第91章 (第2页)

李非妥协,接着又问,“那会是什么原因呢?"

不是人祸,难道是天灾?

“即便是酸雨也不可能只下左半边吧……”

李非嘟囔。

“不是天上的事,那就只能是地上的了。”

陶与尧把随身携带的采样袋掌出来,蹲下来,伸手就要去抓左边地里的泥土,差一点就要碰到时被一只青筋明晰的大手捏住!

雁决眉头紧锁,一脸的震惊与不认同,“陶与尧,你平时在实验室里也是这样直接上手触碰那些实验药品吗?"

陶与尧嘿嘿笑着,讪讪把手收了回来,"也、也没有,这不是没有工具嘛。"李非环顾四周,在路边掰了截小棍子递过去,"工具来了。"

"谢谢小李。"陶与尧用那小截棍子刨了一些土壤装进袋中,又从右侧的地里去了土壤样本放进另一个袋子,把封口处捏紧,“我带点土回实验室研究研究。”

"小先生怀疑是土壤成分有问题?"李非问。

“十有八。九。”

陶与尧说,"你们这几天也找人看着点园子。"就算人为的可能性很低,也不能掉以轻心。

"是。"李非向来办事效率高,陶与尧话一说完,他就转身打电话安排人去了。

陶与尧把样品带回实验室,花了三天时间才检验完,带着自己撰写的报告到原来的园区,雁决的小办公室里。

"左边地里取样的土壤中含有大量no3和so42。”

他笑了一下,看向李非,“还真被你说对了,跟酸雨有关系。”

“榕城下过酸雨?”

李非怔住。

雁决否定地道,"签合同之前我们调研过,没有任何一项气象新闻显示榕城曾经下过酸雨。"

“那片地方太偏了。”

陶与尧若有所思,“我没记错的话,你们去签合同时,那里完全是一片荒地。"

“确实没人耕

作过。”

李非说。

“那就合理了。”

陶与尧把两袋样本收起来,"人迹罕至的地方小面积降雨是不会被人关注到的,哪怕是酸雨。"

没人去过,当然也就没人现土壤和植被的变化。

李非还有一个疑问,"可这两片地离得这么近,真的有可能会一边淋雨,一边不淋吗?"雁决自出国起学习的就是经商方面的知识,这个问题他答不上来。

不过,这种局部集中降雨的奇妙自然现象他在网络视频上见过不少。

"存在这个可能性。"他说。

“榕城海拔较高,山群密集,这种地形地貌很容易造成降雨不均。”

陶与尧想起高中时候学过的地理知识,调侃地道,"有些地方十里都不同天呢,虽然我们的两片地方紧挨在一起,但谁知道这个

十里是从哪里量起?"

"所以,酸雨光下了左边,右边没淋着?"李非用非常惊叹的语气给出结论。“目前也没别的解释了。”

雁决说。

“那我们该怎么解决呢?”

李非很快从惊叹中回神,聚焦于解决问题。

“两个方案。"陶与尧伸出两根手指,"第一,损失一批幼苗,把土地全都翻一遍,等着这些酸性物自己挥。"

"不行,这太慢了。"雁决说。

李非也说,"合同是有年限的,租来的运作机器也是按天收费,多拖一天就多一天损失,我们耗不起。"

"所以我们只能选第二条路。”

陶与尧弹出一个剪刀手,"市面上买一些碱性物融进土壤,平衡土壤中的酸碱度。"

这个方案同样也不能一夜之间解决问题。

“那就先这样吧。”

这事儿由李非安排人去做。

榕城园区面积广豪,即便是机械化操作,三五天的时间也完全不够。

而这三五天里,陶与尧早出晚归,频繁往返于实验室和图书馆之间,忙于新实验——用新的反应物促进土壤中硫化物的挥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