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范雎辞相 (第1页)

作者:一口凉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本来野王之战,在历史上应该是轰轰烈烈的。

如今变成了武遂郑平安投降惨案。

根本原因是熊完送了齐国楚弩神弓。

怜惜公主又不舍得和氏璧的赵王,为了得到齐国楚弩神弓的相助,便要送乐毅入齐。

乐毅逃赵,而燕国又为了从赵国手中救蔺相如,派了燕兵去上党援赵交换。

庸才将军郑平安轻视燕兵,与白起又不和,北上改令攻武遂,成就白起声东击西之计,拿下野王。

又导致郑平安提前三年投降了赵国。

果然小小的蝴蝶,真的可以掀起大海上的风暴。

郑平安降赵,赵孝成王直接封郑平安为武阳君。

这是千金买骨。

却依然动摇不了白起的军队士气。

白起的军队依然高歌“赳赳老秦,共赴国难”

可是郑平安的投降,却动摇了范雎在秦昭襄王心目中的地位。

郑平安是范雎引荐,当将军也是范雎一手提拔。

范雎难逃其咎。

范雎来到平章台,秦昭襄王已经在里面等候。

秦昭襄王看到范雎,便感慨:“先生老了许多。”

范雎苦涩:“我王也白冠顶了。”

秦昭襄王:“先生多谋,远交近攻之策,玩弄六国于股掌之中。得先生入秦,真是大秦之幸也!”

这就开始追往夕了?

范雎干滞的嘴唇,轻轻启动:“唯今老夫依然可为我王献上一计,可破上党。”

秦昭襄王急问:“何计?”

范雎:“离间计。”

秦昭襄王皱眉:“对赵国?”

范雎:“对廉颇。”

秦昭襄王:“先生请赐教。”

范雎双眼最后一次在秦昭襄王闪烁:“王稽于赵国邯郸游走,现赵王对廉颇死守上党早已不满,其他王孙贵族也觉得廉颇有负战神之名。而与赵王一起长大的马服子赵括多得赵王喜欢,赵括借其父马服君之名,在赵国夸夸其谈,颇负盛名,谓为赵国第一青年才俊。如今可借武安君攻下野王之机,于邯郸散播谣言:白起惧赵括而不惧廉颇。三人成虎、十夫楺椎,赵王迟早动摇,以括代颇。”

秦昭襄王大喜:“先生此计,定教上党大获全胜!

若此计不成,恐怕秦军不得不退守回函谷关了。秦军东出,恐怕遥遥无期也。”

“此计施展若万无一失,定当奏效。”

说罢,范雎递上一张文书,“我王,这是老夫的《辞相书》。”

秦昭襄王惊愕的表情,接过了辞书:“先生为何如此?”

范雎:“惭愧,老夫识人不明,任用郑平安,导致秦兵五万降赵。老夫年迈,才思枯竭,无良策再振秦国,忝居相位,实为误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