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辰小说>清秋醉 > 第一章 十里红妆

第一章 十里红妆 (第1页)

作者:思夏言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锣鼓声,唢呐声,不绝于耳。送嫁的队伍正隔着三五街道的距离缓缓走来,喜庆的动静却早就传遍了大街小巷,荣远侯府门前更是水泄不通。早半晌就有宾客6续前来贺喜,而今京都城的达官显贵更是鱼贯而入,甚是热闹。

侯府前铺着长长的大红缎子,颜色艳丽如殷红的晚霞,足绵延十里之长,倒正应了“十里红妆”

的景致。今日侯府大喜,府内仆从沿街流水般分派着花生、瓜子、枣子、桂圆等寓意吉祥的吃食,伴着面食干粮,以便寻常百姓同乐。于是几乎整个京都的孩童被吸引而来,手里和嘴里应接不暇地塞着糖酥点心、怀里也揣得满当,囫囵着鼓鼓囊囊的小嘴一口一个“喜”

声,笑着、闹着,当真一派喜气洋洋。

图个喜庆是明面上的,暗地里却也是侯府借机救济灾民的方式。接连几月大雨,肃州水患成灾,饿殍、饥民不计其数。梁成帝虽数次派遣户部官员驻地治灾,却迟迟不见成效。如今太后生辰在即,为防别有用心之人冒充灾民危害京都治安,府尹明令禁止灾民进王城半步。城外多得是再无半点希望的垂死之人,衣衫褴褛、眼神晦暗。京都城的王室贵胄与世家门阀林立,却大都视若罔闻,唯有少数如荣远侯府之流早前便私下议定好,借着今日大喜的名号在城外共同施了粥铺。

民众无不感恩戴德,口口相传,荣远侯府声望更甚。

府外徜徉着市井的喧嚣,府内却也是一扫十余年来的阴霾,平日里略显黯淡的亭台廊阁也随着吉庆的布置鲜活起来,随处可见的红双喜窗花显得格外精致,梁上随风摇曳着高高挂起的大红灯笼。天色尚未昏沉,各个厅堂却早已燃起双双对对的龙凤烛,点点火光照亮的不仅是一间间萧瑟的屋室,更是这府内沉寂多年的众人。

侯府的丫鬟们训练有素,衣着朴素却身段灵巧,显得别有一番婀娜。她们井然有序地依次端上一盘盘精致的茶果点心,如此数个时辰很快过去,却始终未见疲态,少不得引来侧目与关注。多年来侯府闭门谢客,鲜有人能够窥见侯府一二,今日得见丫鬟仆从都别有一番气度,无不感叹侯府风范。

张灯结彩之际,宾客依次就坐,尽皆等候一对新人入堂。

“哼,老匹夫。”

姜柏相轻蔑地瞥了眼不远处喜笑颜开的鹤老将军。

姜宗池正一如既往地挂着他惯有的伪善笑容,与周遭同僚虚与委蛇,此时低声呵斥儿子,道:“跟你说了多少次,隔墙有耳。学学你弟弟,少说话。”

姜柏相还想辩驳,眼见父亲神情不悦,立刻噤了声。只咬牙瞪了眼身旁闷头大睡的姜柏侯,心里暗骂了声:“学他,就知道睡,蠢钝如猪。”

隔着几围便是主家席,正是新娘的母家沈家。照理说新妇娘家不该出现在成亲婚宴之上,但沈建安却断不会放过这个高攀侯门、钻营自身功名的好机会。此时,他正襟危坐,似是从未受过如此重大的关注,略显得意地接受着往日同僚道贺。当然,他也丝毫不会顾忌旁人鄙夷的指点与冷眼。

“这娘家人参加女儿的新婚筵席已算是未有耳闻了,带着妾室和庶女来的,真是头一遭啊。荒谬,着实荒谬。王老,你说呢?”

年轻官员看不过眼,仗义执言。

“成何体统!

他沈建安还是礼部官员,这真是成何体统!”

御史王淼最是正礼之人,此时被气得吹胡子瞪眼睛,恨不能当即将沈氏几人撵出去。

“我等若不参他一本,徒领御史的虚衔,何其惭愧!”

“正是,正是!”

宾客中一众官员的情绪顿时有所高涨,恨不能登时口诛笔伐。

此时,宁王施施然走到众人身边,端起酒杯道,“旁人的家事,你们操的是哪一份闲心。来来来,与本王一起多喝两杯,这荣远侯府的酒可是不可多得的佳品。”

他言语间神情轻松,却眼神示意侯府仆从将王淼等人连劝带拽地引到一旁。

宁王是梁成帝的胞弟,鲜少出现在人前,今日却心情甚好,四处交杯换盏多番张罗。方才他并非替沈家打圆场,相反他从来都瞧不上沈家一门。可他却与燕滨相交颇深,如今世侄新婚之喜,万事以和为贵,旁的账倒可以慢慢算。“何况,他沈家欠下的迟早都得还。”

宁王不自觉地瞥了眼沈建安的方向,目露寒芒。

沈建安旁边半倚而坐的妾室李氏不知远处生的插曲,此时像是婚宴局外之人,故作姿态地与几位自以为相熟的官家夫人闲话家常。她脸上粉黛施得颇厚,极不自然。她间或劝女儿沈思云按耐住心下的烦闷,好歹在场面上糊弄过去。

沈思云不过刚及笄的年纪,一张俏脸稚气稍退倒也算颇有些姿色,可眉眼间总夹杂着些许尖锐,破坏了整体美感。此时她不以为然,不咸不淡道:“她嫁她的,凭什么让我来作陪,她也配。”

李氏道:“娘知道你心里不痛快。娘也奇怪,这死丫头也不知道是撞了哪门子大运,顶着克母的名声竟能嫁入荣远侯府这么好的人家。要说这燕云易虽不是侯府世子,却也是陛下钦赐的骁骑将军,这么大的好事怎么能落在她的头上。”

沈思云闻言更觉烦闷,冷声讥诮道:“还不是因为她是嫡女,不然这等结亲的好事早该落在我的身上才是。”

她越想越觉得心下难平,且不论荣远侯府门庭的显赫与朝堂上的威望,单就燕云易本身而言都不愧为京都选的佳婿。他弱冠之年便随祖父燕老将军征战沙场,屡获战功,如今更是大梁新晋的少将军,深得梁成帝青睐,前途无可限量。谁曾想数月之前,竟有官媒上门提亲,受荣远侯府所托,为侯府少主求娶沈家嫡次女沈亦清。沈亦清?这怎么可能。沈府上下乃至整个京都城,有谁不知沈府二小姐不仅命犯孤星、克母累父,还是个身体羸弱的药罐子。往日里何处不是她沈思云占尽了风头,受尽了好处,而如今这等梦寐以求的好事却轮到这个平日里就知道哭哭啼啼的可怜虫。思来想去,唯一的原因只能是“出生”

二字。沈亦清是不中用,可她那早死的娘亲孙婧却是沈家正房妻室,更是大梁五大门阀中向阳孙家主事孙弘文唯一的嫡女。

李氏脸上羞红,却惯是又宠又怕这个自小就很有主意的独女。李氏自觉治家的手段已颇为老练,沈府下人都有所忌惮,遇上仆从有什么过错,打骂是难免的,却也不至于伤人性命。沈思云下手却甚是狠辣,叫人心惊。

数月前瑞王府举办百花宴,各府闺阁女眷可自行携带盆景花卉,由瑞王妃与皇室贵女鉴赏评选,各有封赏。这种京都贵胄门庭所举办的宴会,虽然只是上流女眷闲时消遣的聚会,却也正是众多官家小姐趋之若鹜的名利场。须知京都女子名声最为重要,平日的规训又极为严苛繁琐,无要事不得出闺阁半步。若是能够在这样的筵席中得到王妃贵女的青睐,才气与名声自会纷至沓来,自然不愁前程。

沈亦清颇擅花艺,所伺候的木芍药更是曾得大梁名家夸耀,沈思云自是不会错过机会,生生从她手中抢来那株佳品,意欲在百花宴上拔得头筹。可恰逢瑞王妃一时兴起,问及这株盆景的妙意,沈思云哪里知道个中意趣,只得囫囵应答,少不得遭受众人的冷眼嘲讽。沈思云在百花宴弄虚作假的传闻很快在各个府邸传扬开来,她愤恨交加,当即迁怒随行的婢女,认定有人卖主求荣与她作对,生生打断双腿卖出府。这桩事端吓得沈亦清足足病了一个月。此时想起,李氏也仍心有余悸。

“花轿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