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小说网>高贵与尊严 > 第七十七章 复兴镇老兵

第七十七章 复兴镇老兵 (第2页)

作者:小幽麦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说实话仗打到这个份上,除了决不放弃的坚强意志以及正确的判断和决定,就要看运气如何了。

此时战线上德军处于1:8的绝对兵力劣势。经验丰富的曼施坦因并没有被不利的战场态势所动摇,他敏锐地现各种有利于德军的要素正在不断积累,反败为胜的契机已蕴藏于危机的顶点之中。

于是,他实施了第三次哈尔科夫战役。

2月19日,曼施坦因投入第1装甲集团军和第4装甲集团军的11个师,在75o架飞机的支援下对冒进的瓦杜丁所部薄弱侧翼进行反击。

仅仅两周时间,苏军就有8个军、1o个步兵师、5个特种旅在曼施坦因的反击中被击溃,进行冒险突击的波波夫集群基本被德军歼灭。

曼施坦因乘胜追击,重创沃罗涅日方面军并将之击退一百多公里。3月15日,曼施坦因夺回了哈尔科夫城。

曼施坦因凭借其出色指挥,挽狂澜于既倒,将一场艰难的大规模撤退战展成一个成功的反击战。德军重新获得该战线的战场主动权,稳定了战局。

此役因此被称为“北顿涅茨河上的奇迹”

,第三帝国的寿命至少延长了一到两年。

就在这次战役5个月后,当苏军像洪水般对德军起大反攻时,曼斯坦因扭转了整个战局,非常戏剧性的,苏联反攻的前锋部队,又是一个第六集团军遭到完全彻底的歼灭。”

“连长讲得很全面,那么,第三次哈尔科夫战役为什么曼斯坦因1o万人战胜了苏军5o万人呢?”

我提问说。

“呵呵,我来讲吧。”

指导员娓娓道来:“原因是三点:

1、苏军急于扩大战果,德军忙于收缩战线,客观上德军把劣势变成了优势;德军是在退向自己的补给基地,而苏军却离自己的基地越来越远,兵力和补给都很困难。

2、如此关键的战斗,苏军在进攻中居然完全放弃了防守,原本呈阶梯状态阵形进攻的苏联军队突然连预备役都全线压上去了,严重忽视了曼施坦因在侧翼部署的打击力量,从而使苏军进得去、出不来。

3、曼斯坦因命令顿巴斯的德军和沃罗涅日方向的德军都向外撤退,造成德军要撤向第聂伯河和波尔塔瓦的假象。这个战术使西南方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双双上当,还扩大了进攻计划,从而把苏军进攻部队送到了曼施坦因布下的口袋阵中。

随后,曼施坦因表面上就像无头苍蝇一样,没有执行希特勒最初的“夺回哈尔科夫”

的命令,而是孤军突进,“胡乱”

地进攻了苏联西南方面军,而且将其击溃。

当苏军认为曼施坦因狗急跳墙,准备将他包围的时候,却现来自德军中央集团军的几个军和后方党卫军的侧翼迂回部队已经到达,从而将哈尔科夫的苏军包围。”

“斗胆说说我的看法吧。”

我将几年前和老爹讨论这个战役的观点和盘托出:“我认为有两个重大原因:

一是德国人在优势不再时,并没有死抱着“闪电战”

不放,而是学会了我们m伟人1928年5月18日最先提出的“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的游击战术,曼斯坦因说的“拉扯战术”

。表现就是:

1、曼施坦因设置了层层防御阵地,但是,当苏军装甲部队打过来,德军小股部队放几枪就后撤。

因为他深谙军人们对军功的贪得无厌是共同的,只要德国人溃散表演的更真诚,苏军前方的坦克部队就不会等待步兵的配合,一股脑的争抢功劳。

2、等到苏军坦克部队与步兵拉开一定距离后,德军溃逃的小部队突然从四面八方涌来,击毁几辆就跑。急了眼的苏军坦克与步兵会合后,猛打猛冲,直到疲惫不堪。此时,德军小部队又出现了……

于是,苏军战线拉长,孤军深入,侧翼危险地暴露了,并且总是疲于奔命。

二是苏联军事经验所特有的“大纵深战役”

给苏联红军带来的危险并不亚于机遇。

在这一代苏联军官眼里,它们倾向于不顾一切地推进,直到因为损失过大,因为缺少后勤补给和补充人员,或者仅仅因为单纯的疲惫感而崩溃为止。

这种作战方式是异常笨拙的,严重浪费生命,对己方的官兵而言非常危险,战争后续阶段巨大的伤亡数字就足以证明。

因此,63年前,元帅林彪曾经在苏联评价过:苏联在军事方面存在思想僵化、指挥呆板、战术单一,不知变通等问题。”

“很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