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5 章 (第1页)

作者:顾盼为奢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最后便是这诸葛丞相的第五次北伐,也是在这场北伐时,诸葛丞相积劳成疾,最终病逝于五丈原。】

苏扶南的声线里也隐隐透出几分悲伤,不过却很快地平复了情绪。

【建兴十二年,春。诸葛亮从斜谷道出兵攻魏,领大军十万。可以说是蜀汉倾力而出了。而同年五月,相约出兵的东吴方孙权也派遣出了大将军6逊、诸葛瑾等共领兵万余人,命其北上直取襄阳。镇北将军孙韶、张承等将领进攻广陵、淮阴两地。与此同时,孙权还号称自己有十万大军,亲自率领而攻城。】

听到这里,天幕之下的诸葛亮忽然有一丝不妙的预感。

先已知他即将亡于这次的战场之上,然而他是此次派出的蜀汉兵马却是最多的,如果再加上孙权,可谓是几倍之于从前,这样规模的战役,以他谨慎的性格,是一定会思虑再三的。

除非,除非……他可能已经意识到了当时自己身体不行了,这可能是最后一战。

所以,才敢赌!

哪怕知道这是另一条时间门线上生的事情,诸葛亮也不禁觉得浑身寒颤,倒不是因为自己的身死,而在那个时候,那样的幼主,恐怕,恐怕……哎。

汉室恐怕真的要倾覆了,不。

一想到这个答案,诸葛亮便攥紧双拳,这一次,他要竭尽全力,再试一次,为汉室,也为天下黎民,更为了他自己的夙愿。

【诸葛亮率领大军出了斜谷,大军驻扎在这里渭水南岸也就是五丈原。或许是为了避免上一次北伐粮食不足的弊病,这一次的诸葛亮做足了长期打算,他不但派遣士卒构筑营垒,准备作战,并且特意派遣一队兵卒在五丈原屯田,和当地黎民百姓一样,比邻而居。与此同时,魏明帝曹叡派遣司马懿也率领魏军渡过渭水,也筑起营垒防守,和蜀军对峙着。这一次的战略似乎还是不主动交战,拖延到对方粮草耗尽主动退兵。】

【正当司马懿与诸葛亮相持之际,孙权进军合肥城确实是一场很关键的战役,甚至关系到当时整个三国的战局,然而孙权却又失败了。魏明帝曹叡御驾亲征,在合肥城一举击破吴军,孙权的侄子孙泰也在这场战役中被射杀了。于是孙权只能撤兵而退走,原本攻打淮阴的镇北将军孙韶也只能同时回师,只有6逊军开始坚守,但是过来不久,也撤退了。】

【按照《三国志·魏书·明帝纪》的记载:帝曰:“权走,亮胆破,大将军以制之,吾无忧矣。”

当时魏明帝曹叡大喜,犒赏三军。

并且留下一句话来,他说:“孙权已经撤退,诸葛亮必然破胆,大将军司马懿足以制胜,我没有忧虑了。”

之后的故事便是诸葛亮和司马懿两军相持百日之久,而无论诸葛亮使出什么招数,司马懿就是不出兵对抗。

哦,在《晋书》等史料之中,也记载了一些有的事情,比如在诸葛亮军中将士多次叫战之时,司马懿却仍然坚持不出兵。

于是诸葛亮想到一个办法,他送了司马懿全套的女装,包括当时妇女穿戴的头巾衣裳等。

【至于,司马懿到底穿了没有吗?按照《晋书》的记载来的话,是没有的,司马懿当场就恼羞成怒了并且要求立刻出战。可是上表之后,魏明帝曹叡却不同意,反而命令司马懿不可相战,于是此事被压制了下来。然而在民间门的故事里,司马懿在戏曲中的形象确实是穿了这回女装的,这可能是舞台上的夸张手法。毕竟一想到一个须飘飘的大男人,却涂脂抹粉,身着妇人之衣,那场面想想就很有。】

天幕之下的众人想起了那滑稽的场面,平日里再肃穆的人都不禁笑了出来。

而短暂的欢乐过后,便是不那么愉快的话题了。

【八月,诸葛丞相亡故于五丈原,蜀汉也随之退兵。据说宣王司马懿在汉军撤退后也来到了他的营帐处,称赞诸葛亮是天下奇才。还有便是《三国志》所记:诸葛亮曾说:“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而在他过世之后,也确实如此,身无余财。】

另一个平行时空下,诸葛亮病逝于军中,时年五十有四,随着他的去世,汉军不得不撤军抬灵返回益州。……

另一个平行时空下,诸葛亮病逝于军中,时年五十有四,随着他的去世,汉军不得不撤军抬灵返回益州。

那一晚,五丈原秋风送走了汉末三国的又一位英雄。

他六出祁山,出师北伐,为了先主的毕生夙愿,为了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可是终其一生,他呕心沥血,身死殉道,也终究没能力挽狂澜。

士为知己者死!

可是自他溘然长逝之后,季汉将会成为历史的长河中一粒小小的尘埃。大厦将倾,再多的忠臣良将也无法将其挽救,益州这一块小小的版图终将随着大汉逝去的四百年国祚一样倾覆……

华夏的历史上似乎从来不缺英雄,他们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肝脑涂地、竭尽平生,只为了他们心中的“道”

诸葛孔明下葬那日,季汉的百姓自地从家中拿出祭品摆放于道路两侧和田垄之上,稍稍富裕的人家要在家祠供奉其灵牌。

没有政令,是普通黎庶百姓奔走相告,他们要亲自来送丞相最后一程。

“丞相万古。”

“丞相!

你被葬于益州的黄土之下,这杯薄酒,敬着黄土,也敬丞相!”

“丞相……”

“丞相,你可安息?”

“丞相!”

……

街道两旁百姓们皆是一身缟素,哭喊的声音此起彼伏,哀之如父。有的人甚至俯身跪拜,就像跪拜奉养的神位。

夏日的微风,蜀地的江河,夜晚的星斗……仿佛一切都在慢慢过去,而在人心中铭记的名字却永久不会泯灭。

景耀六年春,诏为亮立庙于沔阳。自此,武侯祠便矗立于成都郊外的柏树林中,蜀地百姓争相祭奠。!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