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小说网>智慧解码:史籍中的智慧故事 > 第149章 困境中的智慧 孔子的坚持与理想

第149章 困境中的智慧 孔子的坚持与理想 (第1页)

351、困境中的智慧:孔子的坚持与理想

孔子在蔡国住了三年,吴国攻打陈国。楚国救援陈国,军队驻扎在城父。听说孔子住在陈国和蔡国之间,楚国便派人来邀请孔子。孔子准备前往拜见回礼,陈国和蔡国的大夫商议说:“孔子是一位贤者,他所讽刺批评的都切中诸侯的弊病。现在他长时间留在陈国和蔡国之间,我们这些大夫所做的一切都不是孔子的心意。如今楚国是一个大国,派人来邀请孔子。孔子如果被楚国起用,那我们这些在陈国和蔡国掌权的大夫就危险了。”

于是他们一起派兵将孔子围困在野外。孔子一行无法行动,断粮了。随从的弟子们饿病了,无法站起来。孔子却还在不停地给大家讲诵诗书,弹琴唱歌不停歇。子路很生气,来见孔子说:“君子也会陷入困境吗?”

孔子说:“君子能安于贫困,小人一贫困就会胡作非为。”

子贡也变了脸色。孔子说:“赐,你以为我是个博学而且能牢记的人吗?”

子贡说:“是的,难道不是吗?”

孔子说:“不是的,我是用一个基本观念来贯穿所有知识的。”

孔子知道弟子们心中不悦,便把子路召来问道:“诗经上说‘不是犀牛不是老虎,却带着我在荒野里跑’。我的理想难道不对吗?我为什么会陷入这种困境?”

子路说:“可能是我们还不够仁爱,人们不信任我们;可能是我们还不够知识渊博,人们不跟随我们。”

孔子说:“有这种道理!

由,假如仁者一定能被人信任,那伯夷、叔齐就不会被饿死;假如智者一定能得以实践其道,那王子比干就不会被剖心了。”

子路离开后,子贡进来见孔子。孔子说:“赐,诗经上说‘不是犀牛不是老虎,却带着我在荒野里跑’。我的理想难道不对吗?我为什么会陷入这种困境?”

子贡说:“老师的理想太伟大了,所以天下没有国家能容纳得了老师。老师是否可以稍微降低一些标准呢?”

孔子说:“赐,好的农夫能种植庄稼却不能收获,好的工匠能制造精巧的东西却不能使其畅销。君子能修明自己的学说,制定法度,治理得当,却不能保证被接受。现在你不去修明你自己的学说,却寻求被接受。赐,你的志向不够远大啊!”

子贡离开后,颜回进来见孔子。孔子说:“回,诗经上说‘不是犀牛不是老虎,却带着我在荒野里跑’。我的理想难道不对吗?我为什么会陷入这种困境?”

颜回说:“老师的理想太伟大了,所以天下没有国家能容纳。尽管如此,老师推广并实践它,不被容纳又有什么害处呢?不被容纳之后才能看出谁是君子!

学说如果不被修明,那是我的耻辱。学说已经大大地被修明却不用,那是当权者的耻辱。不被容纳又有什么害处呢?不被容纳之后才能看出谁是君子!”

孔子高兴地笑了,说:“说得好啊,颜家的孩子!

如果你有很多财产,我愿做你的管家。”

于是孔子派子贡去楚国。楚昭王兴兵迎接孔子,孔子一行才得以脱险。

楚昭王准备把书社地方圆七百里的土地封给孔子。楚国令尹子西说:“大王有像子贡那样的人才吗?”

楚王说:“没有。”

“大王有像颜回那样的人才吗?”

楚王说:“没有。”

“大王有像子路那样的人才吗?”

楚王说:“没有。”

“大王有像宰予那样的人才吗?”

楚王说:“没有。”

并且说:“再说楚国的祖先被封于周,称为子男,封地只有五十里。现在孔丘重申三皇五帝的法令,阐明周公、召公的事业,大王如果用了他,那楚国怎么能世世代代拥有方圆几千里的土地呢?周文王在丰京,周武王在镐京,不过百里之君最终统治了天下。现在孔丘如果得到土地,有贤弟子辅佐,这对楚国不是福气。”

楚昭王于是打消了封地的念头。那一年秋天,楚昭王在城父去世。

读完这段关于孔子在蔡国三年生活的故事,令人深受启。孔子在困境中的坚韧和智慧,以及对理想的执着追求,都让我们感到震撼。

面对困境,孔子并没有放弃,而是坚持讲诵诗书,弹琴唱歌,展现了他坚定的信念和对知识的热爱。他的弟子子路、子贡和颜回的对话,更是深入探讨了君子的品质和困境中的应对之道。孔子用他的智慧和胸怀,教导弟子们如何在困境中保持坚定,如何用知识去应对世界。

孔子的理想是伟大的,他希望用自己的学说去改变世界,去影响人们。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他的理想在当时无法被接受。但是,孔子并没有因此而气馁,反而更加坚定地推广和实践他的学说。这种坚持和勇气,让我们深感敬佩。

这个故事还让我们看到了孔子的智慧。他知道自己的学说在当时无法被接受,所以他没有固执地去追求权力和地位,而是选择了退一步,保全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这种智慧和胸怀,让我们感到惊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