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辰小说>智慧解码:史籍中的智慧故事 > 第111章 权力斗争与历史见证 读左传中的春秋争霸故事

第111章 权力斗争与历史见证 读左传中的春秋争霸故事 (第2页)

二十二年,攻打燕国。二十六年,平公去世,儿子昭公夷继位。

昭公六年去世。六卿强大,公室衰微。子顷公去疾继位。

顷公六年,周景王去世,王子们争立为君。晋国的六卿平定了王室之乱,拥立敬王。

九年,鲁国季氏驱逐了它的君主昭公,昭公逃到乾侯。十一年,卫国和宋国派使者请求晋国接纳鲁君。季平子私下贿赂范献子,献子接受了贿赂,便对晋君说:“季氏没有罪。”

结果没有接纳鲁君。

十二年,晋国的宗室祁傒的孙子、叔乡的儿子在国君面前互相诋毁。六卿想削弱公室,于是依法消灭了他们的家族,并把他们的封邑分为十个县,让他们的儿子担任大夫。晋国因此变得更弱,六卿则变得强大。

十四年,顷公去世,儿子定公午继位。

定公十一年,鲁国的阳虎投奔晋国,赵鞅简子收留了他。十二年,孔子担任鲁国宰相。

十五年,赵鞅派邯郸大夫午,但午不信任他,赵鞅想杀午,午和中行寅、范吉射亲自攻打赵鞅,赵鞅逃到晋阳。定公包围了晋阳。荀栎、韩不信、魏侈与范、中行有仇,于是调动军队攻打范、中行。范、中行反击,晋君击败了他们。范、中行逃到朝歌,据守在那里。韩、魏为赵鞅向晋君道歉,于是赦免了赵鞅,恢复了他的职位。二十二年,晋国击败了范、中行氏,二子逃到齐国。

三十年,定公与吴王夫差在黄池相会,争夺盟主之位,赵鞅当时随从,最终让吴国成为盟主。

三十一年,齐国的田常杀死了他的君主简公,立简公的弟弟骜为平公。三十三年,孔子去世。

三十七年,定公去世,儿子出公凿继位。

出公十七年,知伯与赵、韩、魏共同瓜分了范、中行的领地作为自己的封邑。出公愤怒,向齐国和鲁国告,想要讨伐四卿。四卿害怕,于是反过来攻打出公。出公逃奔到齐国,在路上死去。于是知伯立昭公的曾孙骄为晋君,这就是哀公。

哀公的祖父雍是晋昭公的小儿子,号为戴子。戴子生下忌。忌善于侍奉知伯,早逝,因此知伯想要吞并晋国,但不敢轻举妄动,于是立忌的儿子骄为君。这时,晋国的政权全部掌握在知伯手中,晋哀公无法控制局势。知伯于是拥有范、中行的领地,实力最强。

哀公四年,赵襄子、韩康子、魏桓子共同杀死了知伯,吞并了他的领地。

十八年,哀公去世,儿子幽公柳继位。

幽公在位时,晋国害怕,反而向韩、赵、魏的君主朝拜。晋国只剩下绛和曲沃,其余的领地都归入三晋。

十五年,魏文侯初继位。十八年,幽公与妇女淫乱,夜里偷偷出城,被盗贼杀死。魏文侯以军队讨伐晋国的混乱,立幽公的儿子止为君,这就是烈公。

烈公十九年,周威烈王赐予赵、韩、魏诸侯的地位。

二十七年,烈公去世,儿子孝公颀继位。孝公九年,魏武侯初继位,袭击邯郸,但没有成功便撤回。十七年,孝公去世,儿子静公俱酒继位。这一年,是齐

二十七年,烈公去世,儿子孝公颀继位。孝公在位九年,魏武侯刚刚继位时,袭击了邯郸,但没有成功就撤回去了。十七年,孝公去世,儿子静公俱酒继位。这一年,是齐威王元年。

静公继位两年后,魏武侯、韩哀侯、赵敬侯灭亡了晋国,并瓜分了晋国的领土。静公被贬为平民,晋国不再祭祀。

太史公说:晋文公,古代所说的明君,流亡国外十九年,到了困苦拮据的地步,等到继位后奖赏功臣,还能忘记介子推,更何况对待骄傲的君主呢?灵公被杀后,后面的成公、景公都严格执行法律,到厉公时更加严厉,大夫们害怕被杀,祸患就产生了。悼公之后,国家日渐衰败,六卿专权。所以,君主驾驭臣子,本来就不容易!

上天注定叔虞,最后被封在唐地。桐珪被削弱,河、汾地区变得荒芜。文侯虽然继位,但曲沃日益强大。不了解本末,导致桓公和庄公的政权倾覆。献公昏庸迷惑,太子遭受不幸。重耳实现了霸业,在河阳朝见周王。灵公丧失德行,厉公也没有防范。四卿侵害侮辱君主。晋国的国运就这样迅衰败了。

《左传》中的晋国历史,呈现出一个国家从繁荣到衰败的演变过程。从晋文公的流亡与回国后的称霸,到晋国后期六卿专权、政治动荡,再到最终被三家分晋,晋国的兴衰反映出了君主与臣子之间的关系以及政治体制的变革。

晋文公的称霸,展现了明君的智慧和胆识,也揭示了晋国强大的基石。然而,随着晋国后期的政治动荡,君主驾驭臣子的困难逐渐显现。六卿专权、权力斗争,使得晋国走向衰败。而晋国灭亡的原因,除了君主与臣子之间的关系紧张外,还有政治体制的变革。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晋国的覆灭。

晋国的兴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国家展的反面教材。在国家展的过程中,君主与臣子之间的关系、政治体制的变革等方面都需要妥善处理。只有这样,国家才能持续繁荣,避免走向衰败。因此,深入研究晋国的兴衰,对于我们在现实中的治国理政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