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页 (第1页)

  出厂门,胡源说:“录音棚离这里也不远,我们……”

一看魏启文正在那儿开自行车的锁,乐了,“你们骑车过来的啊?那正好了,骑车过去。”

  邵曦知道录音棚在哪儿,海市音像制品厂的录音棚是当时市内唯一一家对外开放的专业录音棚,当年做着明星梦的邵曦也曾梦想过有一天能在这家录音棚里灌一盒自己的专辑……

  胡源说的近,其实距离有两三站路,走过去至少二十分钟。

  说来奇怪,以前这样的路程,人们也并不大乐意乘车的,往往会走路,或是骑自行车。而三十多年后,这样的路程,往往是扬手打个车过去的,亲眼看到跨越三十年的两个时代差异也是件相当奇妙的事啊!

  邵曦心头感慨着,自行车很快便到了录音棚,看到海市音像制品厂门口那块大招牌上的金漆字的时候不禁又是一阵感慨。

  这家厂后来成了海市音像公司,从磁带到cd,Vcd最后被数字音乐逐渐逼出了用户的视线,之后转型成为了资料留存用的工具型产业……彼时辉煌,彼时落没,而今却都还不为人知。

  有胡源带着,门卫很快就放了他们进去,录音棚的走廊里光线暗暗的。

  胡源解释:“里面在放电影,让他们拉了幕布遮光。”

  走进去是调音室,透过巨大的隔音玻璃可以看到录音室里,几名配音员正拿着台词坐在那儿看着正前方的荧幕上正播放的影片。

  邵曦是看过这部电影的,因此看到荧幕上的那女主人公并不兴奋也不惊讶,这时代的电影画质与后来完全没有可比性,全靠演员演技加成。

  邵曦看了看,倒是在几名配音员中看到了眼熟的人,影片男主人公也就是母亲的男友,是由当时以声线清亮华丽著称的殷回先生配音的,男女主人公互诉衷肠的配音片断也是流传很久的经典,被后来的很多男配音演员称其为“教科书级男神音”

  三十多年后出现在公众面前的殷先生已经年过花甲,即使如此,声音仍是华丽清朗的,丝毫不显老态,而此时的殷回才三十出头的年纪,正值壮年。

  邵曦忍不住内心雀跃,没想到重生后第一次配音,竟然能跟“男神”

合作配音!

实在是太幸运了!

  胡源看了一下手表,说:“大约还有十来分钟就结束了,曦曦啊,这些可都是你的老师啊!

要好好跟他们学!”

  邵曦态度极其端正地点头:“嗯!

我会好好跟各位老师学的!”

  胡源又看了一眼魏启文:“小魏啊,一会儿曦曦进去彩排,录音室不方便外人进入,你就在这里等好吧?”

他指了指玻璃屏幕,“喏,你可以直接看到曦曦在里面的,不用担心。”

  魏启文觉得脸有点热,点头说了声:“好的。”

停了一下,又补了句,“谢谢老师关照。”

  胡源哈哈笑了一声,不再说话,转头到录音台边,拿起监听耳机听里面的配音情况。

  *

  过了一会儿,里面灯光一亮,排演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