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节 (第1页)

后来太宗过世,楚家没有意外和靖王府绑成了一团,还有一个比他年轻比他有魄力的弟弟,他这个做老大的也只能顺势而为,没想到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临到老了楚家倒有了和靖王府撕撸开来的机会,也有了将爵位传给女儿外孙女的机会。

楚元回不是不懂,只是几十年来习惯了,遇到立场问题会优先考虑靖王府这边,在考虑楚家。但就像女儿说的,靖王府便是以后再起来,和楚家的牵扯估计也不大了,便是有好处也是三房的,和他这个只有独女的大房有什么关系呢?

楚元回没有想到也就罢了,如今想到了难免觉得不可思议,一直是靖王一党的他,居然还有这样的契机,能倒向京都那一边,和靖王府彻底切断。

楚运看着陷入沉思的楚元回嘴角微微翘起: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她楚运报当年被辱之仇,便是二十年也不算晚!

第96章重回京都第七天

时间跨入七月,京都正是最炎热的夏季,姬长恒安全回朝之后,经过两个多月的调整,也在养身体和帮着皇帝处理朝政上找到了平衡点,京都官员的考核也接近尾声,该升该降,该上该下也基本有了定论。

至于外头为官的一众官员也从默认连任改成五年一迁,并且满五年都要回京都述职,除了与本人核对官员在外的功绩对错,还有另外的学习培训和考核,考核合格就继续上,不合格那就继续学习等着参加下次考核。

为了这个京都开启了第一个官员培训学员,旁边还附带有书吏培训学员。

以往官员赴任都会自己带上一群书吏做帮手,这些书吏有些是自家族人有些是姻亲故旧,帮着官员做事也是等着官员推举自己。

而现在朝廷把这块权利捞到了自己手里,反正官员都是要考核的,那么早考晚考都是考,那不如官员赴任携带的书吏就从已经经过考核的那群人中寻找。

只要拿到书吏考核通过的证书就能得到朝廷正是的文书,等到官员回京述职,书吏也能跟着一同回来,然后有一次机会,从书吏考上正式官员的机会,考过了不用谁推举就能直接朝廷派官。

但是在外的经历还是需要上头官员带着的,所以朝廷虽然剥夺了官员的推举权,但是有没有完全切掉官员的利益,反而减轻了官员推举的风险,所以即便失掉了一部分利益,也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对声。

考核这一个概念也慢慢在一众世家和寒门的心中有了概念,扎下了一个浅浅的根基。

西戎这边和周明妍预想的一样,接到她的信之后苏哈娜果然冒着风雪赶紧赶慢追到了大周,如今和萧追云一起住在四夷馆里,肚子挺得老大,据说再有一个多月就要生了。

周明妍对这位也要竖起大拇指夸一声牛逼,而且别看苏哈娜挺着大肚子,她却是这一次西戎和大周之间和谈的主要力量,为了照顾这位皇子妃,周明妍也几次三番被请到了和谈现场,以至于后来索性就让她坐在主位当吉祥物,或者说当做对西戎的威慑。

西戎这边但凡拍桌子挺起腰杆子,大周这边的官员都要齐刷刷看向坐在主位上垂着眼皮的周明妍,等到周明妍抬起眼皮看过来,西戎那边的官员不免心头一滞。

三番四次下来西戎这边就彻底歇菜了,终于放下往年面对大周的强势,有了战败国的谦和态度,等到最后才发现由苏哈娜主导的和谈的条件,居然是他们西戎能从大周这里拿到的最好待遇了。

这些西戎使者都是后来的,但是前头萧追云到了姬长恒手里的时候,就已经派人和对方商讨过好几回了。

萧追云也不是傻的,大周这边的皇太子愿意推他成为西戎王而不是其他人,就是因为他一贯对大周的友好和平态度,若是大周想要换人,对于西戎其他人来说关系有但却也不算大,但是对于他这个小家就是毁灭打击。

谁知道新上来的新王是什么人,但别管是谁,对他这个有着强大妻族和母族,还曾是第一继承人的皇子能有好?

能利索的死去就已经是最好的下场了。

就怕最后他死了不算,妻子和未来孩子也要被对方收入后院。

这在西戎十分常见,但是对从小熟悉大周这边文化的萧追云来说属实难以忍受。

所以苏哈娜一来,小夫妻俩就商讨好了方针,为了他们一家子的未来,大周这条船,或者说太皇子姬长恒这条船他们只能上。

等到何谈结束,使臣和大周派过去的官员离开京都,重新去往西域划下国界建立边镇的时候,夏天都已经只剩下一个尾巴了。

九月第一日皇帝降下圣旨,将皇太子姬长恒与准太子妃周明妍的婚期定在了来年三月十八,至于其他皇子,尽管年岁和姬长恒都相差不大,但是皇帝全部定在再翻年十月初八。

没错,到时候剩下年岁差不多的四个皇子一起迎娶皇子妃,婚礼全都在宫里办,等到婚礼之后皇子们全都出宫开府,倒是皇长女的婚期定在了来年的九月,比她的哥哥们都要早一年,至于皇次女前头刚定下,也是个熟人,便是现在的河西郡王府的郡王世子孟无忌,婚期定在再翻过年的三月。

这样一来,皇帝的五个儿子两个女儿的婚事,在这三年里全都要解决干净。

而承国公府周家这边有了具体的婚期,心也就安了,一家子老老小小都开始为来年三月十八的太子大婚做准备。

至于周明妍在干什么呢?

她在陪着皇后接待来京都的辽东郡王世女廖娇阳。

廖启昌这个辽东郡王毕竟还不算年纪大,唯一的女儿虽然是请封成功了,但到底是天上天下独一份,为此他觉着与其现在一股脑急急忙忙将手里的军权交给女儿,还不如趁着女儿年纪还小送到京都。

当初请封女儿就有皇太子姬长恒的意思,廖启昌觉得自家怎么也和皇太子有了那么一丝香火情,这时候不送女儿到京都混个熟脸,等皇太子上位后再拉关系就晚了。

而且与其到时候君臣内外男女有别,不如现在先过来到准太子妃身边讨个好,还有其他贵女夫人都联络联络,可别小看枕头风的力量,以后他闺女镇守辽东时也算朝中有人了。

最重要的是他知道这位准太子妃和自家闺女就是一路人,这不凑上去还等什么?难道等到这位准太子妃真的入驻东宫登上后位,哪还有他们廖家什么事儿?